第409章經濟圈
關燈
小
中
大
第409章 經濟圈
聖駕邊走邊停,穿過臘梅林後,女帝心情轉圜許多,思緒仿佛穿越時空,又從三十多年前拉回現在。
“歐陽,沈雲卿提及的封爵一事,你有何想法?”
“回陛下,奴婢仔細推敲後,又找了金戔寺,但看來看去,海郡王所提封爵,封的似乎不是爵位。”
“嗯,不枉朕將此事托付於你。確實不是封的爵祿,但朕也看不明白到底封了什麽。你既找金戔寺商議,想來是有所想,金戔寺怎麽說?”
“金戔寺向奴婢推薦了軒禾書院海郡王三年前修編的一本書。”
“書?何書?他還修書了?”
女帝連發三問,顯然是不在情報掌控之內。
“是的陛下,海郡王過去五六年間修編了大量書籍,成冊的大約有十二本,涉及工造、匠術、機括、繪圖、數算、草藥、財算等諸多門類,堪稱是個全才大家。
金戔寺向奴婢推薦的乃是《經略通要》,奴婢正在看,但就目前所讀來看,海郡王建議的封爵,絕不是單純封爵,按書中所述,是封的經濟圈。”
“經濟圈?何為經濟圈?”
“簡而言之說,但凡天下生意、商業、貿易、生產、購買、運轉、出貨、收賬、金銀欠款財貨流轉若是一個巨大的圈子,那麽圈子之內還有如此無數的小圈子,海郡王給的便是小圈子。
因此海郡王既不封地,也不封爵祿,而是封給臘婆各部的頭人我朝可以賺取實惠的小圈子。”
女帝漸有所悟,興趣越發濃厚,遂即又問道:
“然後呢?”
“藉此根據海郡王所言推斷,既不實封土地,也不封給俸祿,按常理,便是有名無實的虛名頭銜,什麽好處也沒有,因此無法籠絡人心。”
“不錯,接著說。”
“但是臘婆卻不同,臘婆有物產,有我朝所需的物產,且有價無市。因此還郡王便將我朝境內的小圈子,授許給臘婆頭人,令其自行經營。如此一來,便有了實惠。”
“但如此一來,朕能得何好處,朝廷能得何好處,攻打臘婆意義又何在?”
“這才是海郡王厲害之處,海郡王認為,戶部不會接手臘婆這個爛攤子,尤其是潮甌經過此番大水之後,損失慘重,戶部無力收拾整個臘婆,更別說交趾,因此可藉此將臘婆納入內司府直管。”
“要朕背這個爛攤子!”女帝有些動怒,這不是坑人嗎。
“但貴在長遠,請陛下容稟。”
“但說無妨。”
“是。海郡王的意思是,如果戶部不打算收拾臘婆殘局,便要戶部全權讓渡日後臘婆財政、土地一應事宜,而由內司府、金戔寺共同管轄、經營、打理。”
“臘婆戰後百廢待興,若無戶部支持,金戔寺、內司府何來如此財力,難道就指望那些賣不動的寶石?”
“陛下可別忘了,臘婆可是一年至少三季稻米呀。”
“這又如何?”
“海郡王正從江南積極調運高產良種,而臘婆土地肥沃,即便一年只種兩季,每年所得米糧也比江南多,足以令當地百姓果腹無憂,而百姓之所以反,恰恰是食不果腹,而這一點,卻是我朝境內所不如的。
放眼前朝歷代,天下大亂,十之八九因糧而起,加之官吏貪墨,地方橫征暴斂魚肉百姓,久而積之必生民變。
而臘婆卻因氣候炎熱,雨水豐沛,土地肥沃,四季瓜果不斷,一年少則兩季,多則三季,兩年可種七季,如此便無缺糧之危,這是其一。
其二便是封爵,授許專營,令其部族遷入我朝各地富庶之地,一則糜爛其心志,二則將臘婆物產販入我朝,由其自行經營,且在我朝境內一應稅賦皆由內司府與金戔寺管轄,戶部不得過問。
如此既能令臘婆各部避免因我朝官吏貪贓枉法而受害,同時經由我朝賺得的錢款購買成貨物,運回臘婆,以利臘婆戰後恢覆。
如此臘婆各部賺的得錢款,不說所有,至少半數乃至多數,都因采買我朝境內貨物,而繼續留在我朝境內流轉,既為朝廷帶來稅賦,同時又能帶來更多民間或朝廷工坊的貨物需求,還能令臘婆各部感到公平,此乃一舉三得之法。
其三,臘婆各部頭人受封之後,每代封爵各遷數千上萬人入我朝,一可令其南北相顧,無法斬斷,二可令其服我教化,進而促其各部歸心。
其四,臘婆國體不同於我朝,因此戰後休養生息期初投入巨大,但越往後,花費越少,且修生養息速度比我朝要快,因此五到十年可收我朝二十到三十年之功。
最後,臘婆所在乃海上要沖,按海郡王所言,羅娑滅國後,便可直達臘婆,經由臘婆可達我朝南疆,無論是對我朝日後出海,還是守備南疆都極為重要。
只需加以經營,臘婆富庶不遜於廣州,且臘婆所擁物產乃我朝日後所需,只要經營得當,臘婆便是第二個江南。”
歐陽羽侃侃而談,說的天花亂墜,公孫蕓惠聽的也是頭暈眼花,感情接手這麽大的爛攤子,朕還不虧?
“如此說,此舉朕還占了便宜?”
“按海郡王謀劃,臘婆若能恢覆生機,便是陛下囊中的寶珠。不過海郡王也說,若要得此奇效,需得推進臘婆各部和解,並廣播我朝教化,推動其地政變革。
趙氏統治臘婆數百年,以詐術馭人心,致使臘婆各部之間爾虞我詐戒備之心甚重,要收其心,趙氏之法不可取,為有反其道而行之,由我朝促其各部同心,同時加以實惠好處與利益,多管齊下方能令其真心臣服我朝。
因此海郡王有意借機臘婆戰亂破碎之際,在臘婆推動此前正在醞釀的地政新策,重整臘婆各部,盡收其心。”
“嗯,此議甚合朕心。”女帝微微點頭,目光頓顯深沈凝重,繼續又說:“地政新策朕早有打算多年,礙於戶部、吏部勢大,各地財閥、地主盤根錯節未敢輕動。
當年僅僅一個高粱新政,便鬧的海通一州雞犬不寧,動土地,便是動江山的根基,海郡王在臘婆推行新法,此舉可行。”
女帝難得讚賞一次,臉上卻名寫著“不看好”三個字。
畢竟動土地,可就是動王朝的根,歷代王朝十之八九都死在土地政策的改革上,唐朝如此,南宋如此,元朝如此,明朝亦如此,根本矛盾就是農耕文明時期土地的分配。
名義上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地主,土地都是皇帝一個人的私有財產,但皇帝吃喝拉撒再多,其實也占不了那麽多的土地,更何況有幾個皇帝自己耕地自己養活自己,一個也沒有。
土地作為最早期、最廣泛,最為普遍的基礎生產資料,驅使個人占有的根本動力,是土地早期的物產經濟利益,以及土地背後帶來的權利。
農業文明下,土地既是生產資料,同時也是權利的象征,誰擁有更多的土地,誰能養活更多人,換而言之說,當大地主發展到一定程度,實際上就是權利的膨脹和轉移。
於是歷朝歷代動土地政策,都是動搖江山根基的天大的事,誰動誰死。
有鑒於此,在本土之外,利用戰亂帶來的利益重組,推行簡化版土地新政,有利於觀察國內態度,總結利弊得失,也算是投石問路,替國內政策轉變,提供一個實驗樣本。
成功了,皆大歡喜,失敗了,大不了推倒重來,重新設計。
此事天空飄落鵝毛雪花,歐陽羽走進上前打起油紙傘:
“陛下,下雪了,鑾駕是否回宮?”
“不,朕還想走走。”女帝扯緊了裘皮,邊走邊說:“龍菲捎回的珠寶可都篩選?”
“還沒有,海郡王捎回的寶石品質上乘,倒是罕見的好料,就連宮中的巧匠,都說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料,故而篩選起來頗得細心一些。只是此等寶石多為皇家禦用,市面上不常有,因此只怕是有價無市。”
“有價無市……”女帝語帶深意,目光忽然變得深邃,緊接著繼續說道:“人才奇貨可居呀……”
“陛下是指海郡王?”
“是軒禾書院,沈雲卿亦是。”
“陛下聖明。”
“軒禾書院開辦至今五年有餘,收效甚佳,朕在想,日後科舉能否效法之?”
“陛下是想將軒禾書院推向天下?”
歐陽羽大膽猜測,女帝未做絲毫掩飾很是肯定說:
“天下事,說簡單了,便是用人,而用人的根本在於選吏。如今我朝選吏無非科舉、舉賢二法,科舉者鳳毛菱角遠不足用,太學生員雖有數萬,卻無幾人能讓朕交托一縣一州之地。至於舉賢,無不是任人唯親結黨營私,甚至太學生員,哪個不與六部勳貴往來,朕心甚憂啊。”
“陛下,科舉之事還當從長計議。若將軒禾書院代以科舉,恐怕會招致滿朝文武反對,還請陛下慎重。”
“此事朕自有分寸,但不得不未雨綢繆,歐陽啊。”
女帝語重心長說道,歐陽羽深感責任重大:
“奴婢聽著呢。”
“地政的根本仍在用吏,吏治不清朝綱不順,朝綱不順,天下豈能順。”
“陛下的意思,奴婢明白了。”
“嗯,明白就好。在此之前,朕看,不妨先議議爵位之事,探探朝堂的水深。”
“那陛下是同意了海郡王授爵臘婆之事?”
“這是動祖制,動朝綱,朕姓的是公孫,不是姓的周,即便朕同意,滿朝文武能同意?還得有個兩全其美的法子。他沈雲卿說的容易,真要做起來,他豈知比登天還難。”
宗正寺最早出現在北齊時期,專門負責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務,但岐帝國是沒有宗正寺這個機構的。
有宗正寺有有的好處,沒有宗正寺有沒有的好處。
沒有宗正寺,祖制家法都皇帝和內司府說了算,內司府由於需要負責勳貴和皇室每年的賞賜和俸祿,所以連帶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務。
因此沒有宗正寺,實際上就減少了官僚反對和阻撓的阻力。
沈雲卿想法很簡單,找個由頭封個虛名,不給地不給俸祿,只給經營權,既能面子上過得去,裏子也的得到實惠,雙方皆大歡喜。
但關鍵是,這是一廂情願的想當然,擱現代,這叫扶持傀儡代理人,給虛名給紙幣,那都是自自然然的套路。只要是為我的利益服務,就是給你天王老子宇宙帝國太上皇的頭銜都沒問題。但擱當下,那就不簡單了。
且不說臘婆各部在中原王朝各級官吏眼裏都是蠻夷,授予他們爵位,這些個國內的官老爺,對得起他們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讀嗎。憑什麽做賊的能榮華富貴,我們寒窗苦讀十年可能還是個窮酸讀書人,這就不公平。
其次,歷朝歷代的爵位制大都是封皇親國戚與有功將臣,極少封異族,現在搞大批發,動則幾十個上百個,全國哪兒來麽多的地方封,就國內的縣公、郡公都不少了,再來一波外來戶,還要富庶地盤,這都已經有主了,怎麽封。
其三,沈雲卿的措施是不給地不給俸祿,只給經濟圈子,令其自己養活自己,簡而言之一句話,給你一張工商執照,你自己看著辦。
所以問題就來了,歷朝歷代都沒這麽個先例,你現在搞沒關系,問題是如果套用現在的爵位制度,是準備在外人身上試驗後,萬一日後哪天皇帝一不高興,挪自己人身上搞削權,誰受得了,而且可能性很大。
如果另立一套新的的爵位制度,那現行的爵位怎麽辦,動還是不動,動誰都不想自己利益受損,不動,那外來戶怎麽說。
而且不論怎麽個動法兒,第二點仍舊是個過不去的門檻。
女帝之所以考慮動封爵制,其出發點當然不是為了臘婆頭人的利益,而是現行的封爵制度確實需要動一動。
尤其是安國公這等巨嬰,朝廷實在是養不動,除此之外的其他蛀蟲也不在少數,即便現在不動封爵制,日後還是要動,不如趁著眼下這個當口,丟塊石頭問問路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聖駕邊走邊停,穿過臘梅林後,女帝心情轉圜許多,思緒仿佛穿越時空,又從三十多年前拉回現在。
“歐陽,沈雲卿提及的封爵一事,你有何想法?”
“回陛下,奴婢仔細推敲後,又找了金戔寺,但看來看去,海郡王所提封爵,封的似乎不是爵位。”
“嗯,不枉朕將此事托付於你。確實不是封的爵祿,但朕也看不明白到底封了什麽。你既找金戔寺商議,想來是有所想,金戔寺怎麽說?”
“金戔寺向奴婢推薦了軒禾書院海郡王三年前修編的一本書。”
“書?何書?他還修書了?”
女帝連發三問,顯然是不在情報掌控之內。
“是的陛下,海郡王過去五六年間修編了大量書籍,成冊的大約有十二本,涉及工造、匠術、機括、繪圖、數算、草藥、財算等諸多門類,堪稱是個全才大家。
金戔寺向奴婢推薦的乃是《經略通要》,奴婢正在看,但就目前所讀來看,海郡王建議的封爵,絕不是單純封爵,按書中所述,是封的經濟圈。”
“經濟圈?何為經濟圈?”
“簡而言之說,但凡天下生意、商業、貿易、生產、購買、運轉、出貨、收賬、金銀欠款財貨流轉若是一個巨大的圈子,那麽圈子之內還有如此無數的小圈子,海郡王給的便是小圈子。
因此海郡王既不封地,也不封爵祿,而是封給臘婆各部的頭人我朝可以賺取實惠的小圈子。”
女帝漸有所悟,興趣越發濃厚,遂即又問道:
“然後呢?”
“藉此根據海郡王所言推斷,既不實封土地,也不封給俸祿,按常理,便是有名無實的虛名頭銜,什麽好處也沒有,因此無法籠絡人心。”
“不錯,接著說。”
“但是臘婆卻不同,臘婆有物產,有我朝所需的物產,且有價無市。因此還郡王便將我朝境內的小圈子,授許給臘婆頭人,令其自行經營。如此一來,便有了實惠。”
“但如此一來,朕能得何好處,朝廷能得何好處,攻打臘婆意義又何在?”
“這才是海郡王厲害之處,海郡王認為,戶部不會接手臘婆這個爛攤子,尤其是潮甌經過此番大水之後,損失慘重,戶部無力收拾整個臘婆,更別說交趾,因此可藉此將臘婆納入內司府直管。”
“要朕背這個爛攤子!”女帝有些動怒,這不是坑人嗎。
“但貴在長遠,請陛下容稟。”
“但說無妨。”
“是。海郡王的意思是,如果戶部不打算收拾臘婆殘局,便要戶部全權讓渡日後臘婆財政、土地一應事宜,而由內司府、金戔寺共同管轄、經營、打理。”
“臘婆戰後百廢待興,若無戶部支持,金戔寺、內司府何來如此財力,難道就指望那些賣不動的寶石?”
“陛下可別忘了,臘婆可是一年至少三季稻米呀。”
“這又如何?”
“海郡王正從江南積極調運高產良種,而臘婆土地肥沃,即便一年只種兩季,每年所得米糧也比江南多,足以令當地百姓果腹無憂,而百姓之所以反,恰恰是食不果腹,而這一點,卻是我朝境內所不如的。
放眼前朝歷代,天下大亂,十之八九因糧而起,加之官吏貪墨,地方橫征暴斂魚肉百姓,久而積之必生民變。
而臘婆卻因氣候炎熱,雨水豐沛,土地肥沃,四季瓜果不斷,一年少則兩季,多則三季,兩年可種七季,如此便無缺糧之危,這是其一。
其二便是封爵,授許專營,令其部族遷入我朝各地富庶之地,一則糜爛其心志,二則將臘婆物產販入我朝,由其自行經營,且在我朝境內一應稅賦皆由內司府與金戔寺管轄,戶部不得過問。
如此既能令臘婆各部避免因我朝官吏貪贓枉法而受害,同時經由我朝賺得的錢款購買成貨物,運回臘婆,以利臘婆戰後恢覆。
如此臘婆各部賺的得錢款,不說所有,至少半數乃至多數,都因采買我朝境內貨物,而繼續留在我朝境內流轉,既為朝廷帶來稅賦,同時又能帶來更多民間或朝廷工坊的貨物需求,還能令臘婆各部感到公平,此乃一舉三得之法。
其三,臘婆各部頭人受封之後,每代封爵各遷數千上萬人入我朝,一可令其南北相顧,無法斬斷,二可令其服我教化,進而促其各部歸心。
其四,臘婆國體不同於我朝,因此戰後休養生息期初投入巨大,但越往後,花費越少,且修生養息速度比我朝要快,因此五到十年可收我朝二十到三十年之功。
最後,臘婆所在乃海上要沖,按海郡王所言,羅娑滅國後,便可直達臘婆,經由臘婆可達我朝南疆,無論是對我朝日後出海,還是守備南疆都極為重要。
只需加以經營,臘婆富庶不遜於廣州,且臘婆所擁物產乃我朝日後所需,只要經營得當,臘婆便是第二個江南。”
歐陽羽侃侃而談,說的天花亂墜,公孫蕓惠聽的也是頭暈眼花,感情接手這麽大的爛攤子,朕還不虧?
“如此說,此舉朕還占了便宜?”
“按海郡王謀劃,臘婆若能恢覆生機,便是陛下囊中的寶珠。不過海郡王也說,若要得此奇效,需得推進臘婆各部和解,並廣播我朝教化,推動其地政變革。
趙氏統治臘婆數百年,以詐術馭人心,致使臘婆各部之間爾虞我詐戒備之心甚重,要收其心,趙氏之法不可取,為有反其道而行之,由我朝促其各部同心,同時加以實惠好處與利益,多管齊下方能令其真心臣服我朝。
因此海郡王有意借機臘婆戰亂破碎之際,在臘婆推動此前正在醞釀的地政新策,重整臘婆各部,盡收其心。”
“嗯,此議甚合朕心。”女帝微微點頭,目光頓顯深沈凝重,繼續又說:“地政新策朕早有打算多年,礙於戶部、吏部勢大,各地財閥、地主盤根錯節未敢輕動。
當年僅僅一個高粱新政,便鬧的海通一州雞犬不寧,動土地,便是動江山的根基,海郡王在臘婆推行新法,此舉可行。”
女帝難得讚賞一次,臉上卻名寫著“不看好”三個字。
畢竟動土地,可就是動王朝的根,歷代王朝十之八九都死在土地政策的改革上,唐朝如此,南宋如此,元朝如此,明朝亦如此,根本矛盾就是農耕文明時期土地的分配。
名義上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地主,土地都是皇帝一個人的私有財產,但皇帝吃喝拉撒再多,其實也占不了那麽多的土地,更何況有幾個皇帝自己耕地自己養活自己,一個也沒有。
土地作為最早期、最廣泛,最為普遍的基礎生產資料,驅使個人占有的根本動力,是土地早期的物產經濟利益,以及土地背後帶來的權利。
農業文明下,土地既是生產資料,同時也是權利的象征,誰擁有更多的土地,誰能養活更多人,換而言之說,當大地主發展到一定程度,實際上就是權利的膨脹和轉移。
於是歷朝歷代動土地政策,都是動搖江山根基的天大的事,誰動誰死。
有鑒於此,在本土之外,利用戰亂帶來的利益重組,推行簡化版土地新政,有利於觀察國內態度,總結利弊得失,也算是投石問路,替國內政策轉變,提供一個實驗樣本。
成功了,皆大歡喜,失敗了,大不了推倒重來,重新設計。
此事天空飄落鵝毛雪花,歐陽羽走進上前打起油紙傘:
“陛下,下雪了,鑾駕是否回宮?”
“不,朕還想走走。”女帝扯緊了裘皮,邊走邊說:“龍菲捎回的珠寶可都篩選?”
“還沒有,海郡王捎回的寶石品質上乘,倒是罕見的好料,就連宮中的巧匠,都說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料,故而篩選起來頗得細心一些。只是此等寶石多為皇家禦用,市面上不常有,因此只怕是有價無市。”
“有價無市……”女帝語帶深意,目光忽然變得深邃,緊接著繼續說道:“人才奇貨可居呀……”
“陛下是指海郡王?”
“是軒禾書院,沈雲卿亦是。”
“陛下聖明。”
“軒禾書院開辦至今五年有餘,收效甚佳,朕在想,日後科舉能否效法之?”
“陛下是想將軒禾書院推向天下?”
歐陽羽大膽猜測,女帝未做絲毫掩飾很是肯定說:
“天下事,說簡單了,便是用人,而用人的根本在於選吏。如今我朝選吏無非科舉、舉賢二法,科舉者鳳毛菱角遠不足用,太學生員雖有數萬,卻無幾人能讓朕交托一縣一州之地。至於舉賢,無不是任人唯親結黨營私,甚至太學生員,哪個不與六部勳貴往來,朕心甚憂啊。”
“陛下,科舉之事還當從長計議。若將軒禾書院代以科舉,恐怕會招致滿朝文武反對,還請陛下慎重。”
“此事朕自有分寸,但不得不未雨綢繆,歐陽啊。”
女帝語重心長說道,歐陽羽深感責任重大:
“奴婢聽著呢。”
“地政的根本仍在用吏,吏治不清朝綱不順,朝綱不順,天下豈能順。”
“陛下的意思,奴婢明白了。”
“嗯,明白就好。在此之前,朕看,不妨先議議爵位之事,探探朝堂的水深。”
“那陛下是同意了海郡王授爵臘婆之事?”
“這是動祖制,動朝綱,朕姓的是公孫,不是姓的周,即便朕同意,滿朝文武能同意?還得有個兩全其美的法子。他沈雲卿說的容易,真要做起來,他豈知比登天還難。”
宗正寺最早出現在北齊時期,專門負責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務,但岐帝國是沒有宗正寺這個機構的。
有宗正寺有有的好處,沒有宗正寺有沒有的好處。
沒有宗正寺,祖制家法都皇帝和內司府說了算,內司府由於需要負責勳貴和皇室每年的賞賜和俸祿,所以連帶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務。
因此沒有宗正寺,實際上就減少了官僚反對和阻撓的阻力。
沈雲卿想法很簡單,找個由頭封個虛名,不給地不給俸祿,只給經營權,既能面子上過得去,裏子也的得到實惠,雙方皆大歡喜。
但關鍵是,這是一廂情願的想當然,擱現代,這叫扶持傀儡代理人,給虛名給紙幣,那都是自自然然的套路。只要是為我的利益服務,就是給你天王老子宇宙帝國太上皇的頭銜都沒問題。但擱當下,那就不簡單了。
且不說臘婆各部在中原王朝各級官吏眼裏都是蠻夷,授予他們爵位,這些個國內的官老爺,對得起他們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讀嗎。憑什麽做賊的能榮華富貴,我們寒窗苦讀十年可能還是個窮酸讀書人,這就不公平。
其次,歷朝歷代的爵位制大都是封皇親國戚與有功將臣,極少封異族,現在搞大批發,動則幾十個上百個,全國哪兒來麽多的地方封,就國內的縣公、郡公都不少了,再來一波外來戶,還要富庶地盤,這都已經有主了,怎麽封。
其三,沈雲卿的措施是不給地不給俸祿,只給經濟圈子,令其自己養活自己,簡而言之一句話,給你一張工商執照,你自己看著辦。
所以問題就來了,歷朝歷代都沒這麽個先例,你現在搞沒關系,問題是如果套用現在的爵位制度,是準備在外人身上試驗後,萬一日後哪天皇帝一不高興,挪自己人身上搞削權,誰受得了,而且可能性很大。
如果另立一套新的的爵位制度,那現行的爵位怎麽辦,動還是不動,動誰都不想自己利益受損,不動,那外來戶怎麽說。
而且不論怎麽個動法兒,第二點仍舊是個過不去的門檻。
女帝之所以考慮動封爵制,其出發點當然不是為了臘婆頭人的利益,而是現行的封爵制度確實需要動一動。
尤其是安國公這等巨嬰,朝廷實在是養不動,除此之外的其他蛀蟲也不在少數,即便現在不動封爵制,日後還是要動,不如趁著眼下這個當口,丟塊石頭問問路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